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Ericsson] 渠道社会化:电信的杀手锏

[心得]


[出處] 以下文章引用自:

http://jiyongqing.blog.sohu.com/110337436.html
------------------------------------------------
[文章]

上周五参加了中国电信组织的移动终端产业合作高层论坛。在此之前,我在去年已经使用过中国移动的TD手机,体验的感觉不是太好,我个人感觉不好的原因一个是网络覆盖还不太好,经常需要在TD和G网之间进行切换,另一个就是手机的功能设计确实不太好,操作起来比较费劲。春节期间换了一个港版诺基亚E71,手机上网挺方便的,遗憾的就是国内目前还没有W的网络,不能使用3G的功能。即使将来联想的W网开通了,俺的手机又是移动的号码,只能换号才能使用。目前很多口碑很好的3G手机,大部分都是基于W网络的,我想将来面临着我这样烦恼的人也还不少。

现在,3家运营商的3G牌照都已经发了,消费者也在热切期待电信的EVDO了,这也是目前全球比较成熟的3G网络,目前美国的Verzion、印度的塔塔电信、日本的KDDI和韩国的SK电讯等较大电信运营商均采用了这种制式的3G网络。

中国电信也将采用EVDO,这种3G标准的优点是从2G升级速度快,目前中国电信在网络端的建设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中,根据这次会议上透露的情况,3月EVDO手机将试商用,5月将规模商用,这将比联通快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电信能够打好这个时间差,在3G上就有可能处于领跑的位置。

但是EVDO行业目前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中高通的主导力量太强,导致其他厂商赚钱较难,因此这几年当中排名全球前几位的手机厂商如诺基亚、索爱等基本上已经推出了这个市场,这也使得EVDO手机与WCDMA相比无论是款式、价格、渠道等各个方面均没有竞争优势。

这个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就是致命的了,你如果想买手机,去手机卖场或者去国美苏宁,看到的基本上都是G网(将来是G/W双网)手机,看得眼花缭乱,要便宜的话还可以买山寨机,也是一水的G网手机,自然不会考虑C网手机,也就不会选择中国电信的服务了。

对于渠道的这种困局,原来运营C网的联通也很着急,因此在前几年把社会化渠道收归联通华盛,希望通过集采的方式拉动市场。但是从目前来看效果不太理想,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再有能力能做几件事?当然不如大家一起做了,当然前提条件是大家都往一个方向使劲。

电信的这次论坛其实主要就是解决劲往一处使的问题。为此,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前不久会见了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LG四大手机巨头和普天、中邮、天音、神州通四大手机经销商,并表示,电信是靠运营业务挣钱的,电信不会从手机上挣钱,将会把利润让给产业链的各方。应该说,这个表态还是很积极的。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杨小伟表示,电信将会开放自有渠道,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CDMA阵营。同时,电信旗下从事手机集采的天翼终端公司将会采用“冷热交替法”,说白了就是对于市场上热销的机型天翼终端公司将坚决推出,将利润让给渠道;而对于还没有启动的部分机型,天翼终端公司将会通过集采的方式来鼓舞市场信心。杨小伟透露,去年11月份CDMA手机通过社会渠道销售的比例还只有8%,12月就上升到了12%,到了今年1月就已经达到了30%,他希望将来社会化能够占到80%的比例。在这次论坛上,中邮、天音等国包代表也被安排在了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从目前来看,电信的这种策略已经激起了产业链各方面的极大兴趣。我现场采访了几家渠道商、手机厂商和设计公司,大家都对进入CDMA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德信和龙旗都表示已经把GSM研发产品线砍了好几百人,全力投入CDMA手机的研发。像原来主要做GSM的国内手机老大天宇朗通也在近日强力杀入CDMA领域。更有意思的是,论坛茶歇期间天翼终端公司副总经理马道杰被问到如何看待山寨机的问题时持不置可否的态度,不过由于目前CDMA手机领域还缺乏MTK那样的Turn Key厂商,山寨机大规模泛滥的可能性不太大。

电信今年的目标是要新增用户3500万,新增终端5000万部(手机+数据卡),终端机型300款,以国内每年2亿部的市场容量来计算,将能够占据国内手机市场25%的份额,可谓四分天下。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话,将会对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移动产生一定的冲击。未来,电信三国演义的好戏还在后头。对于喜欢尝鲜的消费者来说,2009年将能享受到3G的大餐。最近希望换机的可以再等等,等到全新的花样繁多的3G手机出来再说。

[Finance]貶值救台灣經濟? 算了吧

[心得]


[出處] 以下文章引用自:
http://www.rusrule.com/rusrule/?p=546
------------------------------------------------
[文章]

貶值救台灣經濟? 算了吧

今天的經濟日報和工商時報, 不約而同都在第三版登出了央行總裁和經建會主委異口同聲對企業界要求以讓新台幣貶值方式來拯救經救作法不表贊同。貶值救經濟? 我想可能這些企業主如果不是睜眼說瞎話, 那就可能是太久沒深入基層了吧.

首先說明貶值的定義, 基本貨幣本身是不會貶(升)值的, 貶(升)值一定是相對於某一貨幣才會發生, 如果是貨幣相對於貨品, 那麼就是物價上揚(下跌).在台灣, 多數在講今天新台幣貶(升)值, 指的大都是相對於美元而言(請注意, 這世界不是只有一種貨幣)。

其次, 為什麼對美元貶值有利於出口? 很簡單, 因為同樣賺一美元, 在USD/NTD =1:30 時, 廠商等同於賺了30元新台幣, 但是如果貶到USD/NTD=1:40時, 廠商就賺了40元, 相對來說, 如果廠商只想賺30元NTD, 那他可以降低售價, 相對提高了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相反的, 貶值不利於進口, 因為 USD/NTD =1:30時, 進口商只要付30元NTD去買1USD的產品, 當貶到USD/NTD=1:40時, 進口商要付到40元, 毛利下降不說, 可能進口產品還要調高價格.

我可以理解, 為什麼這些企業主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主要是來自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南韓, 從今年的1/1 到今天約莫44天內, 韓圜一共對美元貶值了11% ( Jan.1 USD/KRW=1:1254 今天收盤是1:1404), 同期間USD/NTD 則是貶值了3.6% ( Jan.1 USD/NTD=1:32.82 今天是1:34.04), 這對一些處於標準化的商品, 如DRAM, 石化原料…等傷害最大.

但是為什麼我又說這些企業主昧於事實呢? 答案是, 如果十年前提出以上的說法, 或許還有幾分正確, 但今天卻不見得適用, 這主要和今天台灣的產業型態有關, 台灣本身幾乎不產什麼資源, 產業也是以加工模式為主, 今天如果新台幣對美元走貶, 對業主而言, 只有短暫的快樂 (因為還有未換成新台幣的外幣或是之前庫存的原料), 馬上他會面臨到成本增加, 這同樣會反映在他的售價上。

此外, 台灣多數的製造業多已外移到大陸去, 這些薪水都是要用人民幣支付 新台幣對美元的貶值, 相對也提高公司勞動力的成本. 簡單地說, 新台幣對美元升值, 公司原料和勞動成本下降, 但報價競爭力低, 相反地, 新台幣對美元貶值, 公司製造成本提高, 但報價競爭力上揚, 基本上沒有一方是絕對有利的.

相反的, 如果一旦新台幣對美元大幅貶值, 對企業利潤的增加有限, 但是全體老百姓卻要為此付出代價,所有進口的大宗物資都會上揚, 麵粉會上漲、石油會上漲、沙拉油…等都會上漲, 形成老百姓用血汗錢去補貼郭台銘、施崇棠的冏況.

另外, 從投資而言, 一旦新台幣長期走向對美元趨貶, 亦不利外資投資台灣, 很快地大家就會看到外資快速的流出台灣, 股市下挫.

那麼韓國為什麼會這麼作呢? 理由我個人推測有二

  • 1. 韓式的競爭文化: 就像倚天屠龍記裡的七傷拳一樣, 傷人十分先傷己七分,先把敵人拼倒了再說, 這是很標準韓國人作生意模式.
  • 2. 韓國實際的經濟情況要遠比檯面上顯示的數字更嚴重

不管韓國怎樣, 回到問題本身, 其實, 我個人認為這次經濟的問題, 在於需求的急速消失, 而不在於競爭. 特別是像台韓這樣生產中高品質、中間價位的產品, 除非台灣和韓國要把品質拉到和大陸、東南亞水準去競爭, 否則本身貨幣再怎麼貶值, 效果真的不大. 反而傷己更深. 相反地, 既然貶值無效, 或者說不管升貶值影響都不大 (因為台灣只是賺取製造成本和售價的加工費), 其實台灣應該反而可以考慮讓新台幣對其他貨幣大幅升值, 一方面可以降低百姓生活的負擔, 另方面有利提高台灣的購買力, 協助台灣產業進行整合或購併.

新台幣貶值就可以救經濟? 算了吧, 我覺得升值救經濟還比較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