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以下文章引用自:
------------------------------------------------
[文章]
2009年伊始,包容了全球三大主流3G標準的中國電信市場,其內在機遇、競爭和正在到來的洗牌,已經不再是一場幻覺。
最先被驚醒的是2G時代的設備巨人愛立信。去年年末,瑞銀在一份全球電信業趨勢報告中針對其發表評論稱:“我們假定,由於中國移動的資本開支向TD-SCDMA轉移,愛立信在中國的份額將會因此而受到稀釋。”
十多年來穩坐全球及中國2G頭把交椅的愛立信,從2007年以來就已陸續感受到中國市場的震蕩——在傳統的GSM市場上,愛立信受到中國本土設備商華為、中興的挑戰,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華為一舉獲得了當期中移動GSM招標超過26%的份額,從而打破了愛立信延續多年的慣性;更讓愛立信鬱悶的是,其擅長的WCDMA並沒有如願落到“產糧大戶”中移動身上,這意味著其WCDMA在中國的起步,不得不從較弱的聯通GSM網上開始。
這些變化對愛立信而言非同小可,其財報顯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在愛立信全球前十大市場中,中國排在歐洲之後位居第二,佔其收益的18%;不僅如此,由於中國是全球少數電信投資增長依然強勁的大市場之一,任何一個野心勃勃的設備商都不可能舍中國而去。
事實上,被打亂棋局的,不僅僅是愛立信。
中國這張“餅”
瑞銀用“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來概括亞洲,尤其是中國在當前全球電信行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成熟的歐美電信市場的投資已出現緊縮。瑞銀認為,相比之下,亞洲電信市場(除日本外)在2008年依舊維持了24%的增長,遠高於歐美個位數的增長。特別是從2007年開始,隨著印度和中國3G牌照的陸續發放,陸續宣佈的資本開支呈現增加的趨勢。
在接下來或仍將蕭條的2009年裏,中國力量很可能成為最溫暖的一處火光。
瑞銀預期,同時行走在2G擴張與3G佈局之中的中國,未來幾年的電信設備資本支出幅度將達3000億-3500億元,對比2002年-2007年間年均2000億-2300億元的資本支出,足足增加了將近1000億元。
瑞銀的預計之所以如此樂觀,顯然是看好中國電信業這盤“新”棋局的後勢。
僅2008年一年,新電信、新聯通、中移動均對未來搶點3G高地做出增資承諾:已獲得CDMA網路的中國電信高調宣佈,未來三年的C網建設上,至少會投放800億元人民幣初始資金;新聯通亦透露,未來兩年內有高達1000億元的新增投資,並承諾其中的70%將用於3G;而據瑞銀統計,承擔TD大任的中移動,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已公佈的當年新增投資已達到1370億元。顯然,三足鼎立的運營商們清楚,在中國3G這張新棋盤上,賭得大者不一定能贏,但不賭肯定會滿盤皆輸。
中國的這場電信變局,攪動起全球電信業的一池春水。瑞銀對中國的3G大餅,充滿了興奮與期待:“中國的TD-SCDMA、WCDMA和CDMA2000,未來的資本支出是從零開始的,故而中國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市場,在可以預見的2009年以至更長遠的一段時間裏,中國幾乎容納了全球除WIMAX外,從2G到3G領域最主流的網路:GSM、CDMA、WCDMA、TD-SCDMA。”
不過,各張網路在未來2009年一年中佔資本開支的比重仍會輕重有別。瑞銀認為,由於GSM用戶在中國移動過往的用戶群中佔據絕對比重,故其未來近一年在GSM上的投資,依舊將在中國電信行業所有資本開支中佔據顯要位置;事實上,在中移動和新電信已實際啟動3G網路招標的2008年,GSM仍然達到中國所有電信設備支出的49.6%;而中移動在TD網上的投入,以及中國電信在CDMA網,中國聯通在GSM以及WCDMA上的投入比重,分別為18.8%、13.2%、14.5%和8.9%。
瑞銀強調,隨著中國移動在TD-SCDMA的投入逐步加大,GSM網路的在中國投資比例將逐步減低,尤其是在2010年之後,中移動在GSM上的投資將大大縮減。
設備商新棋局
回顧歷史的戰局,更能看清未來的格局。
在2G時代,中國市場的分配格局,大體以GSM為主、CDMA為輔。代表歐洲標準的GSM強勢廠商在中國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其中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錶現出眾。長期以來,中國移動每年定單的十之六七都被歐洲廠商瓜分。除此之外,代表北美勢力的CDMA雖然在中國聯通手上一直玩得不溫不火,然而同樣也為北美廠商摩托羅拉、北電,以及歐洲廠商阿爾卡特帶來了豐厚利潤。
在過往的戰局中,作為後來者的中國本土公司華為、中興,無論是在GSM還是CDMA上,實際上始終處於追趕的狀態,除了中興在聯通開建CDMA之時奠定了與國外廠商抗衡的局面外,在更具市場號召力的GSM領域,它們在截至2007年之前的份額只能徘徊在10%以下。
不過,2007年以來延續的全球電信業重組並購,以及由中國電信業重組帶來的3G變局,使得過往的格局開始出現分化。
首先是中國政府在TD-SCDMA上亮出了大手筆,這意味著,無論TD未來能否如願成為世界強勢標準,但中移動由此出現的注意力分流必然會壓制歐洲勢力的GSM和WCDMA陣營,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在中國過往的江湖地位將受到有力的遏制。
其次,對缺乏移動業務運營經驗的新電信而言,無論其接掌CDMA是否會影響到C網的未來,電信設備商的實力卻已整體下降,阿爾卡特-朗訊、摩托羅拉、北電近年業績逐年下滑,C網還未交接至新電信手中之前,加上以上各廠商在後續研發投入的減少,聯通已實際上不同程度地削減了各家的採購定單。
而借助中國的技術成本優勢,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華為、中興、大唐近年開始表現優異。華為雖然在TD的賭局上稍有偏頗,但其在GSM、CDMA上開始越發成熟和激進;中興除了繼續鞏固其C網優勢外,其TD的產品能力暫時無人能敵;為TD而生的大唐,雖然其產業化能力偏弱,但先天優勢亦決定了其被賦予厚望。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三張3G網上,歐美廠商壟斷的局面將不可能再延續,而以目前中國本土廠商的進攻姿態來看,打個翻身仗亦未可知。
結盟與分化
競與合的局面將延續在中國的3G時代。
“在討論哪些設備商將在新運營商格局中受益前,值得強調的是,中國市場上(各大設備供應商)目前形成了許多複雜的技術合作關係,這些關係決定哪些公司將在哪些領域更有實力。”瑞銀評論說,中國新一輪電信重組之後,設備商間的關係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從過去的各自為政、互相廝殺,開始轉向結盟與協作。
走得較早的當數阿爾卡特-朗訊,憑藉著在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公司中擁有的“50%+1”的股權,阿爾卡特-朗訊可望通過與大唐的合作在未來TD上獲益;與此相類似,由於與華為的合資關係,諾基亞-西門子順延了西門子在鼎橋中就TD展開的合作。
而較為隱秘的結盟是,摩托羅拉與華為就WCDMA未來在核心網等主要設備上也有深度的合作協議;另外,愛立信與中興通訊在TD-SCDMA上有相似的協議。
這樣一來,在中國新的3G佈局和新的結盟形勢下,各個設備供應商的競技狀態和產品實力將如何展現?瑞銀對此給出了自己一個預測和打分。
愛立信在GSM上依舊實力強勁,並仍將是中移動未來在GSM上的主要供應商,但從2009年開始,中國移動GSM投資將有可能下降,同時愛立信在TD上處於極為薄弱的地位。同屬歐洲陣營的諾基亞-西門子與愛立信處境極為相似。
阿爾卡特-朗訊則會由於其——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因素,有相對的優勢通過大唐在TD上取得OEM合約,與此同時,其在CDMA以及WCDMA上亦會通過與華為等合作關係獲得相對不錯的收益。
中國本土的兩家廠商中,中興在TD上將會持續擁有強勢地位,另外它在CMDA上亦同樣強大;華為對歐美廠商的威脅最大,其在CDMA和WCDMA,包括2G的GSM上已經形成較大的影響力——儘管這兩家企業間的競爭在加劇,但顯然他們都將會成為中國3G的最大受益者。
在瑞銀的報告中,其最為看淡的是北電網路和摩托羅拉,這兩家企業近期一直處於出售的傳言中,“他們曾經在原聯通的CDMA網上有過體面的地位,但要重鑄過往的輝煌,道路將尤其艱難”。
最先被驚醒的是2G時代的設備巨人愛立信。去年年末,瑞銀在一份全球電信業趨勢報告中針對其發表評論稱:“我們假定,由於中國移動的資本開支向TD-SCDMA轉移,愛立信在中國的份額將會因此而受到稀釋。”
十多年來穩坐全球及中國2G頭把交椅的愛立信,從2007年以來就已陸續感受到中國市場的震蕩——在傳統的GSM市場上,愛立信受到中國本土設備商華為、中興的挑戰,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華為一舉獲得了當期中移動GSM招標超過26%的份額,從而打破了愛立信延續多年的慣性;更讓愛立信鬱悶的是,其擅長的WCDMA並沒有如願落到“產糧大戶”中移動身上,這意味著其WCDMA在中國的起步,不得不從較弱的聯通GSM網上開始。
這些變化對愛立信而言非同小可,其財報顯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在愛立信全球前十大市場中,中國排在歐洲之後位居第二,佔其收益的18%;不僅如此,由於中國是全球少數電信投資增長依然強勁的大市場之一,任何一個野心勃勃的設備商都不可能舍中國而去。
事實上,被打亂棋局的,不僅僅是愛立信。
中國這張“餅”
瑞銀用“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來概括亞洲,尤其是中國在當前全球電信行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成熟的歐美電信市場的投資已出現緊縮。瑞銀認為,相比之下,亞洲電信市場(除日本外)在2008年依舊維持了24%的增長,遠高於歐美個位數的增長。特別是從2007年開始,隨著印度和中國3G牌照的陸續發放,陸續宣佈的資本開支呈現增加的趨勢。
在接下來或仍將蕭條的2009年裏,中國力量很可能成為最溫暖的一處火光。
瑞銀預期,同時行走在2G擴張與3G佈局之中的中國,未來幾年的電信設備資本支出幅度將達3000億-3500億元,對比2002年-2007年間年均2000億-2300億元的資本支出,足足增加了將近1000億元。
瑞銀的預計之所以如此樂觀,顯然是看好中國電信業這盤“新”棋局的後勢。
僅2008年一年,新電信、新聯通、中移動均對未來搶點3G高地做出增資承諾:已獲得CDMA網路的中國電信高調宣佈,未來三年的C網建設上,至少會投放800億元人民幣初始資金;新聯通亦透露,未來兩年內有高達1000億元的新增投資,並承諾其中的70%將用於3G;而據瑞銀統計,承擔TD大任的中移動,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已公佈的當年新增投資已達到1370億元。顯然,三足鼎立的運營商們清楚,在中國3G這張新棋盤上,賭得大者不一定能贏,但不賭肯定會滿盤皆輸。
中國的這場電信變局,攪動起全球電信業的一池春水。瑞銀對中國的3G大餅,充滿了興奮與期待:“中國的TD-SCDMA、WCDMA和CDMA2000,未來的資本支出是從零開始的,故而中國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市場,在可以預見的2009年以至更長遠的一段時間裏,中國幾乎容納了全球除WIMAX外,從2G到3G領域最主流的網路:GSM、CDMA、WCDMA、TD-SCDMA。”
不過,各張網路在未來2009年一年中佔資本開支的比重仍會輕重有別。瑞銀認為,由於GSM用戶在中國移動過往的用戶群中佔據絕對比重,故其未來近一年在GSM上的投資,依舊將在中國電信行業所有資本開支中佔據顯要位置;事實上,在中移動和新電信已實際啟動3G網路招標的2008年,GSM仍然達到中國所有電信設備支出的49.6%;而中移動在TD網上的投入,以及中國電信在CDMA網,中國聯通在GSM以及WCDMA上的投入比重,分別為18.8%、13.2%、14.5%和8.9%。
瑞銀強調,隨著中國移動在TD-SCDMA的投入逐步加大,GSM網路的在中國投資比例將逐步減低,尤其是在2010年之後,中移動在GSM上的投資將大大縮減。
設備商新棋局
回顧歷史的戰局,更能看清未來的格局。
在2G時代,中國市場的分配格局,大體以GSM為主、CDMA為輔。代表歐洲標準的GSM強勢廠商在中國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其中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錶現出眾。長期以來,中國移動每年定單的十之六七都被歐洲廠商瓜分。除此之外,代表北美勢力的CDMA雖然在中國聯通手上一直玩得不溫不火,然而同樣也為北美廠商摩托羅拉、北電,以及歐洲廠商阿爾卡特帶來了豐厚利潤。
在過往的戰局中,作為後來者的中國本土公司華為、中興,無論是在GSM還是CDMA上,實際上始終處於追趕的狀態,除了中興在聯通開建CDMA之時奠定了與國外廠商抗衡的局面外,在更具市場號召力的GSM領域,它們在截至2007年之前的份額只能徘徊在10%以下。
不過,2007年以來延續的全球電信業重組並購,以及由中國電信業重組帶來的3G變局,使得過往的格局開始出現分化。
首先是中國政府在TD-SCDMA上亮出了大手筆,這意味著,無論TD未來能否如願成為世界強勢標準,但中移動由此出現的注意力分流必然會壓制歐洲勢力的GSM和WCDMA陣營,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在中國過往的江湖地位將受到有力的遏制。
其次,對缺乏移動業務運營經驗的新電信而言,無論其接掌CDMA是否會影響到C網的未來,電信設備商的實力卻已整體下降,阿爾卡特-朗訊、摩托羅拉、北電近年業績逐年下滑,C網還未交接至新電信手中之前,加上以上各廠商在後續研發投入的減少,聯通已實際上不同程度地削減了各家的採購定單。
而借助中國的技術成本優勢,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華為、中興、大唐近年開始表現優異。華為雖然在TD的賭局上稍有偏頗,但其在GSM、CDMA上開始越發成熟和激進;中興除了繼續鞏固其C網優勢外,其TD的產品能力暫時無人能敵;為TD而生的大唐,雖然其產業化能力偏弱,但先天優勢亦決定了其被賦予厚望。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三張3G網上,歐美廠商壟斷的局面將不可能再延續,而以目前中國本土廠商的進攻姿態來看,打個翻身仗亦未可知。
結盟與分化
競與合的局面將延續在中國的3G時代。
“在討論哪些設備商將在新運營商格局中受益前,值得強調的是,中國市場上(各大設備供應商)目前形成了許多複雜的技術合作關係,這些關係決定哪些公司將在哪些領域更有實力。”瑞銀評論說,中國新一輪電信重組之後,設備商間的關係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從過去的各自為政、互相廝殺,開始轉向結盟與協作。
走得較早的當數阿爾卡特-朗訊,憑藉著在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公司中擁有的“50%+1”的股權,阿爾卡特-朗訊可望通過與大唐的合作在未來TD上獲益;與此相類似,由於與華為的合資關係,諾基亞-西門子順延了西門子在鼎橋中就TD展開的合作。
而較為隱秘的結盟是,摩托羅拉與華為就WCDMA未來在核心網等主要設備上也有深度的合作協議;另外,愛立信與中興通訊在TD-SCDMA上有相似的協議。
這樣一來,在中國新的3G佈局和新的結盟形勢下,各個設備供應商的競技狀態和產品實力將如何展現?瑞銀對此給出了自己一個預測和打分。
愛立信在GSM上依舊實力強勁,並仍將是中移動未來在GSM上的主要供應商,但從2009年開始,中國移動GSM投資將有可能下降,同時愛立信在TD上處於極為薄弱的地位。同屬歐洲陣營的諾基亞-西門子與愛立信處境極為相似。
阿爾卡特-朗訊則會由於其——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因素,有相對的優勢通過大唐在TD上取得OEM合約,與此同時,其在CDMA以及WCDMA上亦會通過與華為等合作關係獲得相對不錯的收益。
中國本土的兩家廠商中,中興在TD上將會持續擁有強勢地位,另外它在CMDA上亦同樣強大;華為對歐美廠商的威脅最大,其在CDMA和WCDMA,包括2G的GSM上已經形成較大的影響力——儘管這兩家企業間的競爭在加劇,但顯然他們都將會成為中國3G的最大受益者。
在瑞銀的報告中,其最為看淡的是北電網路和摩托羅拉,這兩家企業近期一直處於出售的傳言中,“他們曾經在原聯通的CDMA網上有過體面的地位,但要重鑄過往的輝煌,道路將尤其艱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